close
佛門供養佛像,一般都是一佛二菩薩。分別是體、相、用的表徵
佛代表“本體”菩薩代表“相”、代表“用”。
佛號都是有意義的 例如:“阿彌陀佛”是梵語音譯,意思是“無量覺”。
見到這尊像,聽到這個名號,就要想起《無量壽經》、《阿彌陀經》與《觀無量壽佛經》,所講的理論、道理
與修學方法。日常生活的方法,工作的方法,處事待人接物的方法,以佛的標準向佛學習,這是學佛。
觀世音菩薩代表慈悲,代表樂於助人,所以我們稱讚聞聲救苦觀世音菩薩。
觀世音菩薩也有三部經
第一部是在《華嚴經》裡,善財童子參訪觀世音菩薩,五十三參的“第七回向”。
第二部在《楞嚴經》裡,《楞嚴經》共有十卷,第六卷“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”。
第三部在《法華經》裡,“觀世音菩薩普門品”,這一品流通得最廣。
這三部經,被稱之為“觀音三經”,所以,我們念這句“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”,就要想到這三部典
籍裡,所講的理論、方法與境界。
大勢至菩薩代表智慧,唯有智慧才是最大的勢力,所以稱為“大勢至”。
大勢至菩薩的經典,是附屬在《楞嚴經》裡,稱為“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”。
經文很短,其義理展開,無有窮盡,廣大深遠。印光大師將它,收在淨土四經之後,成為“淨土五經”,
不僅是淨土的心經,也是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,講經三百餘會的核心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